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白話文」標籤的文章

龔鵬程論近代國民教育改革

圖片
  傳統中國並不重視國家教育,萬世師表孔子就是私人講學。此後,除少數為科舉而設之州學縣學外,基本上仍是私學系統。 晚清的教育改革,就是要革傳統的命,建立一套新的國家教育體系。 一、建立國家教育新體系 所以第一步,是批傳統、誇西方。說西方之強,關鍵在國家普及教育,中國也該效法。 同治五年(1886年)第一位出訪歐洲的官員斌椿在《乘槎筆記》中即說外國廣設學校。其後李善蘭(1873年)《花之安〈泰西學校論略〉序》介紹德國「無地無學、無事非學、無人不學」,即廣為郭嵩燾、黃遵憲、王之椿、薛福成、鄭觀應、張之洞、李端棻等人所徵引,在各種著述中推廣。

文學作品就要「文學正確」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onty Allen  on  Unsplash ) 一、語言美的研究 五〇年代開始的現代文學運動,其實是對五四運動的再革命。 如瘂弦即曾指出:新文學運動時期,很多以白話寫詩者,並不純粹為了創造詩藝,而是從事文化改革的運動,以此散播新思想。三〇年代,抗戰,詩更成用為救亡圖存之工具,不允許在戰火中精琢詩藝。四〇年代,標榜普羅與進步,詩人成為了無產階級的旗手。五〇年代臺灣詩人才開始展開「文學再革命」,迎接西方各種技法,進行詩語言之試煉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林保淳先生 轉貼 龔鵬程〈江湖俠骨已無多〉附讀後感一詩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