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鵬程談對聯書法:蓮花化身,再造哪吒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- 2月 08, 2021 (Photo by Peter Ivey-Hansen on Unsplash ) 古人過春節,要用桃木板分別寫好神荼、鬱壘二神的名字,或用紙畫上二神圖像,懸掛或張貼於門上,以消災祈福。這稱為「桃符」。 五代以後,把桃符改成對聯,一年一換,成了風俗。故對聯竟可說是春節直接催生的最親民的藝術! 後來不只過年,時時刻刻都可以寫對聯、掛對聯,全面介入生活。 閱讀完整內容
林保淳先生 轉貼 龔鵬程〈江湖俠骨已無多〉附讀後感一詩 - 6月 30, 2024 原出處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WrN2sAH5XQKYyEAGSQoPDa5FKVzpLmjkt24hDwBpboV3TBVSMskT9bTkKqdNHft8l&id=100000333109172 【轉貼】 這是前佛光大學校長、老友龔鵬程的近作,寫得極好,蒙其首肯,取來分享。 附讀後感一詩,聊寄感慨。 錚錚俠骨向誰誇?大笑痴狂等井蛙。劍氣簫心今不在,忍聽枯樹噪昏鴉。 龔鵬程〈江湖俠骨已無多〉 劇烈的變遷社會中,知識份子常表現為俠。 例如漢代末期,社會與文化都面臨著劇烈的變動,士風便往往表現為俠行,《廿二史劄記》卷五就指出:「自戰國豫讓、聶政、荊軻、侯贏之徒,以意氣相尚,一意孤行,能為人所不敢為,世競慕之。其後貫高、田叔、朱家、郭解輩,徇人刻己,然諾不欺,以立名節。馴至東漢,其風益盛。舉世以此相尚,故國家緩急之際,尚有可恃以扶拄傾危。」 但這一時代的俠,畢竟只是消極的抗議者,只能以比一般人更刻苦、更艱難的方式,去顯示俠行的可貴。卻不能積極地剷除社會的不義,以超越社會體制、打倒規範的行動,「絕出流輩」。 這是由於那個時代的社會問題還不嚴重、文化變遷還不劇烈,晚清就不同了。 晚清社會是文恬武嬉、官貪民刁的時代,知識份子自覺對時代有責任,所以也就更嚮往正義之實現,也更期待英雄,或自己願意成為拯救時代的英雄。 對於各種現存的社會體制,更是力予批判,意欲「沖抉網羅」,以獲得個體的自由和群體的解放。 在這種存在的基礎上,他們的性格往往就傾向于俠。如龔定庵說「陶潛詩喜說荊軻,想見停雲發浩歌,吟到恩仇心事湧,江湖俠骨已無多」。 他不但自認為俠,也以俠客視陶淵明哩! 深受定庵影響的新民叢報及革命黨人,更常以俠士精神為號召,如《秋瑾號鑒湖女俠、吳樾號孟俠,章太炎寫《儒俠篇》,他的弟子黃侃也寫過一篇《釋俠》,他們均提倡復仇,讚揚俠以武犯禁。 俠與儒是不一樣的兩種人,兩種生命形態。儒者之學為己,俠客之行為人;儒者沉潛內斂,俠士激昂跳脫;儒者循義,俠則行多不軌于正義。 但儒家學問中也有激昂抗烈的一面,如《儒行》所記載者,剛毅之行、勇決之操,即近于俠客。 在晚清這個困蹇晦暗的時代,章太炎等人便特別把儒家這一面抉發出來,希望能夠儒兼俠,替時代開拓一個新的局面。 這種作為,... 閱讀完整內容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 - 1月 08, 2021 (諸葛亮像 / BY wanghongliu / CC3.0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%E8%AF%B8%E8%91%9B%E4%BA%AE_zhu_ge_liang_-_panoramio.jpg) 一 軍師的話題,近來甚火,可是你知道這是中國政治學中的特色或奧秘嗎? 今人知道軍師,多由三國故事來,尤其是諸葛亮的軍師形象深入人心。諸葛亮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燮理陰陽、呼風喚雨,似乎就是軍師該有的本領。 沒錯,我國軍師之出現和提倡,就始於漢代末期,而且就出於道教。 閱讀完整內容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 - 2月 23, 2023 新加坡國立大學 2023年3月17日14:00~16:00 《宗教文化與民間社會》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2023年3月17日19:00~21:00 《詩歌傳統與現代的內在融合》 新加坡同安會館 2023年3月18日14:00~16:30 《新加坡的道與術》 https://weibo.com/1227360493/MuiK86ZnR?fbclid=IwAR0hs36dbvTr1jboJwelfqUStWdAoNThvNiir5cwPyVLL2ZC5W9E5UoYfas&type=comment#_rnd1677117229151 閱讀完整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