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道分合存思

Photo by Igor Miske on Unsplash 古代醫道不分。所以葛玄、葛洪、葯王孫思邈等道士都是著名的醫生,連呂洞賓都還流傳有一本醫書呢! 醫道相合,道理不用多說,其存在也是歷史上的事實。 最典型的例子是《黃帝內經》。 這本書是中醫聖典,可事實上就是唐代道士王冰傳下來的本子。 王冰不但做了注釋,還把許多道書的內容塞了進去,特別是理論部分,全是道教的思路(這是現在許多講中醫的人還不知道的)。 《黃庭經》也同樣是著名的醫典。 底下這些,就都是黃庭系的醫書:《上清黃庭五臟六腑真人玉軸經》、《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一卷》、《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一卷》、《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說一卷》、《改正內景五臟六腑經絡圖說一卷》、《內景圖解一卷》、《顧氏醫鏡醫意內景圖說二卷》。 其大旨在於服氣以養精神。 謂精神能固,則身形可以長存。 這個觀點,用宗教語言來表達,即所謂「身中神」,五臟六腑,皆有精神。 這套理論,與醫家關係密切。 它對五臟六腑方位及功能的分析、血脈運行的理解,都得自醫學知識。 其修煉法固然未必即能長生不死,對身體健康卻顯然能有所助益。 但是,它與醫家實屬二路。 我現在要說的就是醫與道「合中有分」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