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1的文章

金鐘罩

圖片
  (Photo by João Santos on Unsplash ) 佛教本來是不吃素的。因是托缽乞食,人家給什麼就只能吃什麼,且佛陀認為禁欲苦行並不符合中道,因此至今南傳、藏傳、東傳日本之佛教均不強調素食。唯有傳進中國以後,才發生變化。 變化之機,一因皇帝提倡(如梁武帝下令斷酒肉、唐代下令斷屠),二因外道競爭。一些民間宗教,不殺不葷,比佛教還嚴格,佛教想跟它們搶信徒,遂只好努力朝齋素的方向走。不走也不行,因為這些宗教也都奉佛,它們都吃齋了,你佛教能不吃嗎? 這些吃齋的宗教,在明清間可謂品類眾多,族繁不及備載。如明武宗時期創立的羅教,雍正間傳入浙江,名老官齋教。素食齋戒,相信彌勒轉世,流行於福建漳州泉州等處。地方官為了禁它,還曾上疏皇帝,要求嚴禁天下人闔家吃齋。臺灣的移民大多來自漳泉,許多齋堂即是齋教的底子,只不過因他們是拜佛的,一般人也就以為他們是佛教徒了。 老官齋教以外,吃齋的還有創於雲南大理的大成教,又名大乘教;創於蘇州一帶的燃燈教,又名燈郎教;創於安徽的糍粑教,燃大蠟燭,用麻糬供佛,又名三乘會,入會稱吃水,背叛叫放水;創於河北的弘陽教,講丙午丁未有紅羊之劫,又名三陽教,後分出青陽、紅陽、白陽、混元、收元等教,或以茶葉供佛;以及在華北一帶流傳的八卦教等等,多不勝數。 它們的儀式十分近似,大抵就是吃齋、誦經、作會,教義也往往相通。像八卦教,看起來應是道門,可是不開齋,不食大五葷,忌吃生蔥生蒜,以戒殺、戒盜、戒淫、戒毀、戒欺為五戒。拜無生老母,且把孔子說成是彌勒轉世。均與羅教相近。 黃天道亦是如此。其教法本是修內丹以求長生的,但一樣奉無生老母,講燃燈古佛、釋迦佛、彌勒佛那一套。教會即齋堂,由齋公齋娘主持。 即使是狐仙傳法的聞香教,後來也發展成為清茶門教,吃齋念佛,不食蔥蒜。入教者要在眼耳口鼻等處用筷子點了,再將筷子插進瓶內供奉,作為死後到陰司去吃齋的憑證。 此中最重要的,乃是前文提及的羅教。許多民間宗教均與羅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包括現在臺灣的一貫道、慈惠堂等。該教乃三教合一式的佛教,強調佛旨禪味,重視《金剛經》《圓覺經》《心經》,反對淨土宗。說人要回歸真空家鄉,而非超渡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 這個教,在明清間發展迅速,影響深遠,有個關鍵的原因:它把漕運水手都牽引入了教。 所謂漕運,是指對京城的糧錢供給。 因唐代以後北方貧困,故京師補給,均須仰賴於南方。主要是靠

龔鵬程題寫書名欣賞

圖片
  老一輩人常說「書法是人的臉面」。確實,別人看你寫一筆狗爬也似的字,臉蛋再漂亮也沒戲。跟一些明星似的,自以為美,而觀者匿笑,皆知是會動的人形草包。 書籍更是如此,所以封面上的題簽特別重要。裝幀可以樸素,書名卻一定要請名家題寫。書法家平時寫字可以縱肆任情,題署書名則都要敬慎從事,否則把別人臉給畫花了,自己也丟人。

龔鵬程大陸十六年

圖片
  自2004年開始,我的活動場域以大陸為主,旁及四方。十六年來,精神動而愈出,除了學術研究和著書立說之外,還想知行合一,做點實事。成事甚多,所受的挫折當然也就不會少。這裏摘要記錄了所從事的工作項目,聊志一斑。 涉足門類甚雜,成敗得失也很難說,錄以備考而已。

龔鵬程談康有為的書法史觀:復古即解放

圖片
 我國近代有關書法理論的著作,自以包世臣《藝舟雙楫》為巨擘,包氏書撰刊於清道光末年,約四十年後,則有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楫》出,掩脅千古,獨標赤幟,在書法界造成了極大的震撼。 王壯為先生曾說他們這兩部書,「對於清中葉以來,尤其是近代書法風氣,影響之大,無與倫比;直至現在,凡對書法稍能感受稍能觀賞的人,偶有議論,必不能離開他們兩家的說法。」 這個論斷,固然毫不誇張,可是,我們則更以為:這兩本書之重要,不只在書法界,它們在思想史上也有極特殊的意義和地位。 可惜近來對這兩本書的研究,非常寥落,不僅在書法藝術方面,尚少抉發;研究包世臣和康有為思想學術的學者,也幾乎完全忽略了這兩本名著。這種情形,跟它們的影響比起來,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理解。

何謂儒醫?

圖片
  (Image by  kian2018  from  Pixabay  ) 中國醫學的發展,起於巫祝之禁咒祈禳,認為疾病是因鬼神作祟之故。其後則用湯醴草藥,並逐漸採用針法與灸法。在戰國以迄秦漢之際,經脈理論漸次形成。鬼神祟人之觀念,漸為「邪氣致疾論」所替代,因而發展出以「補瀉」為基本原則的調經理氣治病法,並由針灸運用到湯液方面,導致醫術發生典範轉移的現象。古之巫醫,分化成為巫與醫。 不過巫與醫的分化並不斬截,仍多相混,所以此時的醫術也可稱為「道醫」。秦漢南北朝醫學主要是根據道教思想,廣泛吸收禁咒、存思、服氣、按摩諸術法在發展著。

龔鵬程在法軍登陸處做了地毯式搜尋

Searching at The English Channel #englishchannel #sea #soundart #video #vlog #龚鹏程 #kungpengcheng pic.twitter.com/z4mqD2RZOv — Kung Peng Cheng Studio (@kungpengcheng) March 15, 2021

高麗箋寫春帖子一則

圖片
 

詞史觀的典範轉移

圖片
  (Photo by 🇻🇪 Jose G. Ortega Castro 🇲🇽 on Unsplash ) 陳亮(1143-1194年,字同甫,號龍川),在近代人的印象中,不甚知名。大家知道的,可能只有毛澤東晚年讀到他《念奴嬌.登多景樓詞》而痛哭流涕的事。 那闕詞,慷慨蒼涼,確實不錯:「危樓還望,嘆此意、今古幾人曾會?鬼設神施,渾認作、天限南疆北界。一水橫陳,連崗三面,做出爭雄勢。六朝何事,只成門戶私計?因笑王謝諸人,登高懷遠,也學英雄涕。憑卻長江,管不到、河洛腥膻無際。正好長驅,不須反顧,尋取中流誓。小兒破賊,勢成寧問強對!」

龔鵬程墨戲:我知魚之樂

圖片
  文人,雖先天下之憂而憂,卻也常遊藝自樂,筆墨為戲,不敢後天下之樂而樂。故墨戲一詞,盛於宋元,吳鎮《畫論》曰:「墨戲之作,蓋士大夫詞翰之餘,適一時之興趣。」 可是發揮墨戲精神,勒為專著則甚晚。到了晚清才有俞樾的《曲園墨戲》。 俞樾故居,在杭州西湖邊的,久成名勝;在蘇州的,近年才獲修繕,而寥落尚少人知。我與妻在周邊尋訪,問道於盲,許久才得門徑。但似乎比杭州俞樓有意思,窗玻璃上俞樾所做墨戲尚在。

龔鵬程談鄭孝胥:渾身是打

圖片
  (圖片作者 陈文 from 上海 https://flickr.com/photos/74271319@N06/19415725842 / CC-by-2.0) 鄭孝胥,近代名人。曾任偽滿洲國總理,故罵名滿天下。而善詩,詩名亦滿天下。有《海藏樓集》,世稱海藏樓主。以下統稱鄭海藏。 俞大綱《寥音閣詩話》述散原評海藏詩曰:「渾身是打。」「打」係湖南土語,謂如演拳術者,勁道發足也。海藏擅技擊,能逾牆超屋,故散原如此說,並以此喻海藏詩。

女書家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olly-Belle  on  Wunderstock  〈 license 〉) 女性書家,史籍可考者,第一位是西漢楚王的一位侍者,名喚馮嫽。但《漢書.西域傳》只說她「能史書」。這到底是不是寫書法,似乎還難以確定,可是馬宗霍《書林藻鑒》已逕行將之歸入書人行列。大概此時書法藝術剛剛興起,所以甄錄較寬吧。

世界進入即時性宗教時代

圖片
  (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) 凡欲興作,須明大勢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世界的發展主要是兩大動向。一是美蘇爭霸形成的冷戰架構;二是英法等殖民帝國瓦解,引發了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,想要消解一切外來的政治控制與文化支配。 我國雖也解除了不平等條約,但因內戰,國共兩大陣營,分別附從美蘇兩方,而被拉進入了冷戰格局。消解外來文化支配的後殖民情境,遂無甚參與,也不太關注。 這樣,對當前的世界其實就非常隔閡,不知自己的文化自主性何在,更無法辨識未來的方向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

丹訣直指,月照西江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