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藝術」標籤的文章

龔鵬程 ✕ 羅伯特.弗魯|多元化會不會造成文化混亂?

圖片
  (Photo by Gabriel Varaljay on Unsplash ) 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第五期:在後現代情境中,被技術統治的人類社會,只有強化交談、重建溝通倫理,才能獲得文化新生的力量。這不是誰的理論,而是每個人都應實踐的活動。龔鵬程先生遊走世界,並曾主持過「世界漢學研究中心」。我們會陸續推出「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」系列文章,請他對話一些學界有意義的靈魂。範圍不局限于漢學,會涉及多種學科。以期深山長谷之水,四面而出。 Dr. Robert Frew(羅伯特.弗魯博士) 羅伯特.弗魯博士(Dr. Robert Frew)畢業于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(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),主修物理學,後又在倫敦城市大學(City, University of London)取得藝術政策與管理學的博士學位。他主要研究創意產業中的盈利與非盈利機構,聚焦文化藝術機構中的管理與領導力問題,並提出了英國主要藝術資助的新型方案。他是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會士(Fellow of 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),也是特許全球管理會計師(Chartered 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ant)。作為一名財務管理專家,他是許多組織的管理顧問,並在英國、南部非洲和土耳其幫助許多企業起死回生。他的國際職業生涯跨越了諸多領域,包括航空、廣播、休閒、媒體、黃金開採、石油勘探和國際貿易。他也是一名政治活動家,同時是英國保守黨外交和聯邦委員會的成員(Member of the Conservative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Council)。

龔鵬程 ✕ 安德列.拉里歐諾夫 | 很難定義什麼是新成果

圖片
  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第二期:在後現代情境中,被技術統治的人類社會,只有強化交談、重建溝通倫理,才能獲得文化新生的力量。這不是誰的理論,而是每個人都應實踐的活動。龔鵬程先生遊走世界,並曾主持過「世界漢學研究中心」。我們會陸續推出「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」系列文章,請他對話一些學界有意義的靈魂。範圍不局限于漢學,會涉及多種學科。以期深山長谷之水,四面而出。 安德列.拉里歐諾夫(Андрей Ларионов) 安德列.拉里歐諾夫(Андрей Ларионов)1940年生於前蘇聯基輔(今烏克蘭),俄羅斯功勳藝術家,紀念裝飾壁畫藝術家。1971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業藝術學院(今聖彼德堡國立工藝美術學院Academy Stieglitz),後留校任教至今。出版有《希臘化時期地面馬賽克藝術》(《Искусство античной напольной мозаики》 )等書,並經常開設馬賽克裝飾藝術專題歷史講座。

妙解生於町畦之外

圖片
(Photo by  Steve Johnson  on  Unsplash ) 黃山谷曾說:「周秦古器銘,皆蝌蚪文字。其文章爾雅,朝夕玩之,可以批剝華偽,自見至情。雖戲弄翰墨,不為無補。」 這裡的關鍵詞,首先是「玩」。 平時我們都把「玩」當成「勤學」的反面,殊不知孔子教人,不貴勤苦而重玩樂。故《周易.繫辭》說:「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」石鼓文,筆法如圭璋特達。也;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」

臨帖如臨大敵?

圖片
  (Photo by Ben den Engelsen on Unsplash ) 文人之厄,有時說不清楚,像清末大書法家何紹基就很倒楣,有兩個不喜歡他的人。 一是他湖南老鄉楊鈞。其姊楊莊,嫁給了王闓運;其兄楊度,為有名政客。楊氏喜臨漢碑,著《草堂之靈》論金石書畫。其中卻有《記何》《論四塚》《記猿》《說秘》等文痛詆也喜歡臨摹漢碑的何紹基,又有《哭陳》詆毀何氏長孫何維樸。 另一位對何紹基甚不以為然的是啟功先生。他不但譏嘲何氏執筆的回腕法叫「豬手法」,還恥笑何氏每天勤奮臨帖。

龔鵬程認為中國圖畫史源於經史

圖片
  近人所寫各種中國繪畫史,我認為毛病都是:不知中國學術脈絡,不知圖畫源出經史、推本神靈。 推本神靈的部分,以後再說,這裏先說它何以源出經史。 一、圖譜學的體系 (一)史官兼為畫師 《莊子.田子方》:「宋元君將畫圖,眾史皆至,受揖而立,舐筆和墨,在外者半。有一史後至者,儃儃然不趨,受揖不立,因之舍。公使人視之,則解衣般礴臝。君曰:可矣,是真畫者也。」這裏說的「史」即是畫師。 宋.郭熙《林泉高致.山水訓.畫意》引此,也直謂畫史:「世人止知吾落筆作畫,卻不知畫非易事。莊子說畫史解衣盤礴,此真得畫家之法。「可見這也是宋代畫家的自我認同。 (二)史官掌管圖錄 《墨子》有曰:「河出綠圖,地出乘黃,武王踐功。」綠通籙或錄。 又《尚書.顧命》說:「大玉、夷玉、天球、河圖在東序」。東序即大學,也是藏書之所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『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。』鄭玄注:『東序﹑東膠亦大學,在國中王宮之東。』藏書和教育,都有史官掌理,老聃嘗為守藏史是也。」 (三)經史皆有圖讖 漢人有圖讖之學。初,宛人李通以圖讖「劉氏復起,李氏為輔」,勸說劉秀起兵。 建武二年,命博士薛漢、郎中尹敏校定圖讖。 建武三十年,群臣上言,要求皇帝封禪,劉秀未允。兩年之後,齋戒時讀到《河圖會昌符》中的「赤劉之九,會命岱宗」,乃令梁松等人重新根據「河圖洛書」,向他說明有關封禪之事。 建武三十二年登泰山,舉行封禪儀式並刻石以記之。 中元元年(公元56年),光武帝起明堂、靈臺、辟雍及北郊兆域,又正式「宣布圖讖於天下」(後漢書.光武帝紀)。圖讖遂大興。 但歷來經學家解釋「圖讖」,都說是預言。這就只講了讖,而忽略了圖。其實圖頗不少。 一部分由河圖洛書來,如《河圖會昌符》、《河圖合古篇》、《雒書甄曜度》等,據日本學者安居香山統計,河圖類緯書有43種,洛書類緯書有18種。皆由河圖洛書衍出者。 其它經書之「緯」,也有許多圖。 易緯有《易緯稽覽圖》《易緯坤靈圖》《易通統圖》《易河圖數》《易狀圖》《易統通卦驗玄圖》。 詩緯有《詩緯圖》。禮緯有《禮瑞應圖》。 樂緯有《樂葉圖徵》《樂五鳥圖》。 春秋緯有《演孔圖》《合誠圖》《春秋保乾圖》《五帝鉤命決圖》。 孝經緯最多,有《孝經內事圖》《孝經古秘圖》《孝經左右契圖》《孝經內記圖》《孝經內記星圖》《孝經內事星宿講堂七十二弟子圖》《孝經口授圖》、《孝經分野圖》《孝經雌雄圖》《孝經異本雌雄圖》《孝經河...

龔鵬程大學堂拼貼|Enrico Baj的將軍和網紅臉

圖片
 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「後無政府主義」時期,一個沒有無政府主義的無政府狀態。Enrico Baj是二十世紀末義大利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。他受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影響,以寓義豐富和表現先鋒的拼貼畫見長。1951年,他與塞爾希奧.丹吉洛創立了藝術反核運動,這與抽象藝術不同,是公開政治性的運動。Baj本人與無政府主義運動保持一致。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系列「將軍」 :由皮帶或獎章等發現物體製成的荒謬人物。他使用了平淡無奇的物品,比如紐扣、皮帶、獎牌和碎玻璃等制成的荒唐拼貼畫描繪了猿人般的軍官,這不能不讓我們想到削骨磨腮猿人般的網紅臉。我們嘗試做了這次拼貼,好像看到了他(她)們在與自己的角色交手,同時又不斷地虛張聲勢。 容貌在今天仍然是女人的階級,是社交媒介。中國有如此多的女明星、時尚名媛,可是她們為這個世界貢獻過哪些卓而不群的價值觀?闡釋過哪些自明性?呈現過世人哪些智識的快樂?拓展過哪些特別的視野?她們的問題恰恰在於太年輕了,尤其頭腦永遠年輕,直至退化到嬰兒。肉毒素和玻尿酸已經被她們捧成本世紀最感人肺腑的發明。離開這些,她們生不如死。以我們看來,她們是當不起「時尚」二字的,不過以一具行走的華麗皮囊,時刻垂涎著從政客或富商項鏈上面流下來的金口水,還停留在原始人的行徑。 王爾德說:「年老的悲劇不在於一個人已經衰老,而在於他依舊年輕。」時下國人這種對外表的強迫症需求,我們覺得已經到了需要做外科手術的時候了,國際醫學界已經公認切除尾神經束邊緣腦白質對改善強迫症有效。哈哈。而且,我們發現目前中國愈來愈多的人的外貌開始接近低等動物。女人過度削骨似狐,男人過度健身似熊,而我們認為,無論男女,外表愈不具獸性則愈是美麗。 … 推薦閱讀: 龔鵬程的腦洞正在全球最大NFT網站Opensea拍賣 NFT是Non-fungible token的縮寫,中譯為「非同質化代幣」。 人民幣、臺幣、英鎊、美元等等是同質化代幣,具有統一性,即使序號不同,也不影響其等值交換。… medium.com 文木春望,龔鵬程自題像 子在川上,曾慨流水,我亦浪跡,不舍晝夜。嘗治經學為博士,欲仕宦以致用,而終於教授而已,世或以為人天師範而已。簫劍平生,則不免遊於酒徒、劍客、才子、仙家之間。莊生齊物、列子御風,欲為散木,既不可得,姑自以為文木也。文木望春,春則鬱鬱然矣。子曰… medium.com 美學在台灣 一、台灣的...

文人書法是全人教育的基本要求

圖片
  (Photo by Levi Meir Clancy on Unsplash ) 近年推廣通識教育的朋友,常自稱是在發展「全人教育」。因為過去專家、專技、專業的分科教育,不只把人變成了「單面向的人」,還把人變成了碎片:除了手上拿著一種擅長的工具外,整個人其實皆如敲碎的石膏像,什麼也不是、不懂、不會、不能做。提倡通識,就是要讓人活成一個完整的人。 凡事若用現代語言講,都費勁,全人云云也一樣,對現代人都還得解釋半天。其實就是古人說「君子不器」的意思。

衣冠楚楚

圖片
(電影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》劇照 / 翻攝自網路) 「九天閶闔開宮殿,萬國衣冠拜冕旒」,是唐代詩人王維描寫當時早朝大明宮時的景象,可以令人想像大唐聲威遠播、萬邦來朝之盛況。 借這句詩,讓我們重新思索一下中國與外邦的服裝關係。 到唐朝時,來朝的各邦,皆已具衣冠了。但在古代,中國人以衣冠為文明之表徵時,周圍之部落或酋邦卻還多在赤身裸體的階段。此語,不具輕藐之意,只在說明一種現象及跟它伴隨的觀念。

鳥蟲篆如何「化俗為雅」?

圖片
  近年我提倡文人書法,內容包括對傳統書體的開拓。我國書法傳統中,還有太多好東西被遺忘了、庸俗化了、抹殺了,所以我們要加強文化探索,更好地返本開新。 書體方面,現在不過寫寫正草隸篆罷了,孰知草就還有許多草、篆也還有許多篆是還沒開發的? 回顧清朝書法的突破,主要可說一是隸篆之發達(也加上了篆刻界的努力)、二是楷書在唐代典範之外又開發了魏碑(形成碑學與帖學對峙的張力)。我們現在也應該與古為新,做進一步的開發。 我這幾年從雲篆、道教傳統等方面重新闡釋中國書法,已獲得不少迴響;但也有人來追問:雲篆之外,就沒什麼值得寫的?

宣我情性:書品與人品

圖片
  (蔡京《草堂詩題記》紙本行書(局部) 縱24.8 cm / 臣聞唐有天下 不能追法先王 其政之所施 與士之所學 皆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 其文鄙朴 /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) 一、 啟功先生〈論書絕句〉第十一首注:「唐人楷書手寫本,莫不結體精嚴,點畫飛動,有血有肉,轉側照人。校以著名唐碑,虞、歐、褚、薛乃至王知敬、敬客諸名家,並無遜色。所不及者,官耳。官位愈高,則書名愈大」。

我有金篦術,重開書畫眼

圖片
  中國人喜歡說「書畫同源」。但這個話題久無進展,因此也就失了新意,需要我來稍事闡發。 從眼前的新事例談起。 近年書法漸獲重視,學童撚筆作字往往清新可喜。但我常聽到一些教寫字的朋友主張兒童練字應從篆書開始。 他們有各種理由,可是我都不贊成。兒童練字,最基本的是把日常書寫寫得乾淨俐落、端正美觀,不以成為書家為目的。古文異體、草隸篆籀,不切實用,也增加兒童辨識文字的難度,還是以後再說吧。

歷史火種需要養護,但現代人投進的燃料太多了

圖片
  曹雪芹有個朋友叫永忠,剛成年不久,就被封為輔國將軍。官銜不小,其實是個空頭冷板凳,意味著人生也就這樣了,沒什麼可以再奮鬥的了。於是他提筆寫下曹雪芹式好了歌:「過去事已過去了,未來何必預商量。只今只說只今話,一枕黃粱午夢長。」 這是無可奈何地留在現在,睡中日月長。

誰來保護書法的中國性?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arkus Spiske  on  Unsplash ) 做學問,各有門道,例如錢鍾書先生是講「東海西海,心理攸同」的,所以努力找證據去說不同文化之間的通性。我相反,主要在辨明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,也就是特性。 通性其實不用說,貓有通性,人當然也有。但這些通性,人盡皆知,不需說,說了也沒有文化研究的意義。 文化研究是要從人與人、國與國、群與群不同處說的。人群當然會交流、器物也常會被別的民族喜歡或取用,可就像日本,它學了中國多少東西去,但是一種日本味,自然洋溢於其間。研究日本文化,要探究的,就是這種日本味,而不是講「東海西海,心理攸同」這樣的空話。

龔鵬程談書法:點石成金的圖像修辭學

圖片
  每個地方人都喜歡他們自己的文字,縱使只是拼音,也常把它變成圖像。其原因,一是心理的,對每個字母都有感情,所以即使只是符號,亦不認為只像交通標誌,而是有生命的,像可以跟人親切互動的朋友。二是視覺乃人的本能,文字若能像我們漢字這樣,既有音又有形,當然最好;如果只拼音,那麼使用它的人也自動會運用圖形和色彩來補充它,令它增值。這是文字的發展規律,各民族均不例外。 底下這兩張就是英文中典型的字母藝術:

龔鵬程寫花箋

圖片
 杜甫〈戲題畫山水圖歌〉說:「十日畫一水,五日畫一石。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跡」,可見畫甚費時。我懶,故不常作畫,而頗論畫。某年甚至還為北大學生講了一學期肖像畫。 也不是多愛談畫。而是有天興起,拿了幾張便箋,隨筆寫了幾則關於人物畫的事。後來就以這當個話頭,把便箋作為講義開始講起了。所說,唾咳隨風,早已佚忘,便箋倒還幸存幾張,可供憶想。

漢服西漸五百年

圖片
  今人談到時裝時尚的問題,都不免感嘆歐美時尚業之發達,其香水服飾皆令我邦仕女著迷。漢服運動者尤其哀嘆西力東漸,國人都已洋化,都穿西式服裝,而丟失了「漢家衣冠」。 對此,我亦同慨。然而頗惜國人尚僅知其一不知其二也。 因為現在歐美所謂現代時尚服飾,正是深受東方影響而然的。

龔鵬程題匾

圖片
  1949年蔣中正先生撤退到臺,急須找個住所。當時看上的是草山之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。草山,即是後來改名的陽明山,招待所則是1920年代建的,據說日本太子曾來住過。 山下的士林官邸完工後他們才搬離,但夏天還常回山避暑。 老先生過世,侍衛撤離,這個老官邸自然就漸漸荒棄,成了廢墟。2002年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時,定位為歷史建築,名「草山行館」。委托我修繕,並規劃為一文化藝術活動中心,對外運營,於2003年正式對外開放。

龔鵬程題寫書名欣賞

圖片
  老一輩人常說「書法是人的臉面」。確實,別人看你寫一筆狗爬也似的字,臉蛋再漂亮也沒戲。跟一些明星似的,自以為美,而觀者匿笑,皆知是會動的人形草包。 書籍更是如此,所以封面上的題簽特別重要。裝幀可以樸素,書名卻一定要請名家題寫。書法家平時寫字可以縱肆任情,題署書名則都要敬慎從事,否則把別人臉給畫花了,自己也丟人。

龔鵬程墨戲:我知魚之樂

圖片
  文人,雖先天下之憂而憂,卻也常遊藝自樂,筆墨為戲,不敢後天下之樂而樂。故墨戲一詞,盛於宋元,吳鎮《畫論》曰:「墨戲之作,蓋士大夫詞翰之餘,適一時之興趣。」 可是發揮墨戲精神,勒為專著則甚晚。到了晚清才有俞樾的《曲園墨戲》。 俞樾故居,在杭州西湖邊的,久成名勝;在蘇州的,近年才獲修繕,而寥落尚少人知。我與妻在周邊尋訪,問道於盲,許久才得門徑。但似乎比杭州俞樓有意思,窗玻璃上俞樾所做墨戲尚在。

女書家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olly-Belle  on  Wunderstock  〈 license 〉) 女性書家,史籍可考者,第一位是西漢楚王的一位侍者,名喚馮嫽。但《漢書.西域傳》只說她「能史書」。這到底是不是寫書法,似乎還難以確定,可是馬宗霍《書林藻鑒》已逕行將之歸入書人行列。大概此時書法藝術剛剛興起,所以甄錄較寬吧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林保淳先生 轉貼 龔鵬程〈江湖俠骨已無多〉附讀後感一詩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