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詩經」標籤的文章

美人如玉待雕琢

圖片
  (Photo by  Conscious Design  on  Unsplash ) 教師節兩岸不同一天,但無妨,紀念老師本來也不限於一天。 我是一九七三年考進臺灣淡江大學德文系的,入學後轉中文系,治經史之學。在詩方面,除了王甦老師的《詩經》、傅錫壬老師的《楚辭》、傅試中老師的《詞曲選》等課之外,還另有些其他的經驗。

翻香令

圖片
  (Photo by Visual Stories || Micheile on Unsplash ) 詩家比興,多用草木鳥獸蟲魚。故孔子說讀詩可以幫助人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。 但為何他老先生只說草木,不說花呢? 花當然也屬於草木之一部分,然而後世論及草木,恐怕更多想到的是花。口語上說花花草草,花都在草之前。 古代卻不然,所以明謝肇淛《五雜俎》說:「古人於花卉,似不著意。詩人所詠者,不過芣苢、卷耳、蘩之屬;其於桃李、棠棣、芍藥、菡萏間一及之。至如梅、桂,但取以爲調和滋味之具,初不及其清香也」。

經學與文學,析之兩傷,合則雙美

圖片
  (Photo by  Paweł Czerwiński  on  Unsplash ) 《詩經》,現在大家都說它是文學,然而在漢、唐,有多少人這樣看呢? 現在的《中國文學史》,一上來就是韻文《詩經》《楚辭》、散文《孟子》《莊子》,大誇特誇其文學如何如何高妙。然而,這些文獻,本來是文學嗎? 不,他們都是後來才「變成」文學的。 漢魏南北朝人看《詩經》,就是經,沒人把它看做文學作品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林保淳先生 轉貼 龔鵬程〈江湖俠骨已無多〉附讀後感一詩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