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訣直指,月照西江

 

(Photo by Thomas Despeyroux on Unsplash

道家內丹,從宋代以後,漸漸發展成五大系統,北、南、東、西、中。最晚的是西派。該派又稱「大西江派」,是清朝咸豐道光間李涵虛所創,奉呂洞賓、張三豐為遠祖,歷代英傑輩出,著述甚多。
近年,北宗全真教主要工作是管理宮觀,東派、中派沒落,南派僅白玉蟾一系發展較好,其餘亦衰。
故西派顯得最為興旺,復興得較好。可是具體功法仍是眾說紛紜,需我來講講。

一、首在靜心

丹法,練的不是外在的鉛汞,而是身中之水火,宗旨是「性命雙修」。
性,指心性;命,指壽命。所以批評佛教只談性,而無修命長生的功夫。
可是,丹道之性功,歷來卻深受佛教禪宗影響,甚至有號稱是「仙佛合宗」的。雍正帝還把《悟真篇》收入《大藏經》跟《御選語錄》中,並封南宗祖師張伯端為禪仙。
西派論性命雙修,也頗有這一面。
如銀道源《合宗明道錄》即說伏心伏氣,可參考禪家工夫;又說丹道通佛道者,《楞嚴經》也。徐頌堯則著有《通明禪與天臺止觀》《洞宗參同契副墨》《玄禪合參》等。
《洞宗》一書,指的不是道家的《周易參同契》,而是曹洞宗石頭希遷的《參同契》,足證他與佛教淵源之深。他的法號海印子,更是根據《華嚴妄盡還原觀》:「言海印者,真如本覺也」而來。
然而,西派的心性之學,除了受佛教影響之外,其實還與儒家,尤其是宋明理學家論心性有十分密切的關係。
如李涵虛《道竅論》十九章〈性命順逆〉云:「天命之謂性,命中有性焉,順成也,孟子以形色謂天性,蓋其所命者,有是形即有是性。良知良能,皆於所命之形體寄之。盡性以至命,性中造命焉,……下德返還,修其逆成之理,而結聖胎,又盡人而合天也。」
不僅大用儒家術語,而且說人發揮良知良能即能天人合一。後來魏堯《一貫天機直講》說:「大道本在中庸,並非高尚難行之事,故孔子稱時中之聖,而《大學》《中庸》二書,為聖門心傳法言,千古不易。惟其平庸,人愈鮮知。雖慧如顏、閔,非師莫識其理。此三教聖人,所以咸以中字象之也」也是如此。
近世論西派者,多忽略了它的儒家淵源,故只側重於其「玉液煉己」之法,不知煉己還虛,首在靜心也。

二、凝神陰蹻

靜心以後,涵虛之法,是凝神於陰蹻,氣歸於臍下。待一陽既生,也就是男人陽具忽然脹硬起來後,將此元精移至尾閭,透過腰脊,升至玉枕,鑽入泥丸,再下降流入氣管,降下氣海,至於心地,落於黃庭。
這稱為「轉河車」。凝神定觀時,眼並不閉,住定一處,精氣至頭頂時還要以目光上視,讓神氣相息於頂中。
玉液煉己之道,細說十分複雜,大要則是如此。此後再修,溫養烹煉,便可再成金液大丹,變化成仙。
銀道源之法,大抵本於涵虛,也是先息心,再以神注陰蹻,繼而開關展竅,行河車,得藥而養之。然後再修金液大丹。
但他認為金液大丹非功法技藝所能奏效,仍須在性地上用功:「《太上感應篇》云:『欲成天仙,必積一千三百善』。人之命可分後天命先天命。後天命有涯,凡父凡母之氣也;先天命無涯,天性無止境耳」,故唯有用功於盡性,才能壽命無涯。
李涵虛等人注重陰蹻,是受南宗張伯端影響的。
張以陰蹻為任督二脈的總樞,且其說法不同於醫家。醫家講的陰蹻,是足少陰的別脈,由足踝內然谷穴起,上至晴明穴,並非一竅。張則說陰蹻在尾閭之前,是生死竅。靜心時,神注此竅,待一陽來復,乃導引以入尾閭,轉河車。這「一陽來復」也講得很隱晦,未直就外腎陽具說。西派後來的發展就頗有不同。

三、心息相依

吳天秩以後,汪東亭、魏堯、徐頌堯、蔡潛谷乃至陳毓照等,號西派別傳。既是別傳,自然有與祖師不盡相同之處。不同何在?
一不太講陰蹻;二、直接就外腎勃起說;三、講心息相依,且是在身外依,非身內依。四、不談河車。
這四者是相關的。
先是用心息相依之法。息是氣息。在呼吸時,將心神定在身外,而非陰蹻,讓氣息若有意若無意,緜緜若存。汪氏《語錄》曰:「將神放在身外,與氣息相依,則神凝氣和身心兩靜」,即指此。這時眼光可定視身外以凝其神。
如此,漸至陽生,外腎微動,注意力剛發現它要勃起了,便須速將注意力移在身外,這叫「速即在外邊依」。直到陽定,身心亦定,才能罷工,這叫「從無陽生做到有陽生,又要從陽生做到無陽生」。外陽舉時,便稱為活子時。
其理論是說如此修煉即能使玄竅充盈,爐內自有藥物發生,即真一之氣、先天真鉛,煉得藥以後,再采之。
采之之法,是用目光返視於鼎中,耳朵返聽於鼎中,心亦注於鼎中,七日而大藥萌生。生後上沖於心,下轉丹田,再下尾閭,然後上升夾脊,穿玉枕、貫項門,降印堂,過十二重樓,再入於神室之中,完成大周天。
此說與「轉河車」不同。轉河車是「運氣功夫,所以開關築基」(李涵虛.三車秘旨)以得藥,此法則是得藥以後,借周天以成大藥。故汪氏基本上不用轉河車這個術語。
魏堯也不說河車,但他講的周天跟汪東亭、徐海印亦不同。《大道真傳》口訣第二講:「小周天起點在陽生,陽生之時即起火之候,陽落之時即止火之候」。
汪氏以後,最重要最雄辯的西派理論家是陳毓照。著述宏博,要旨也是心息相依,以至心息相忘,於是混沌恍惚之間,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,陽生而藥產。反對在身內存想搬運,也不太講通行任督二脈,並把玄關定在人中穴,說神在身外就是注想人中外面寸徑之虛空。

四、清修或雙修

不過,陳毓照最特殊之處不在他講的「大定真空」或他標榜的「無」,而在於他明揭陰陽雙修之法。
道教本有房中術之傳統,內丹學興起後,大談龍虎交媾,陰陽抽添、結胎成丹,整個話語系統充滿著性意象與性描述,取象男女,匹配鉛汞。或云此乃象喻,用以形容人體內的陰陽兩氣自成聖胎。但也有人說這不是擬喻,本來就要匹配陰陽才能補虧為盈,故男女交媾乃實事而非虛說。如此,就分化為清修與雙修兩系。
北宗全真教,本係出家道士,故多主清修,南宗則世多謂其為雙修。
實則南宗內部亦分兩系。張伯端《悟真篇》以後,石泰、陳楠、白玉蟾屬清修;劉永年、翁葆光、陳致虛、趙緣督便是雙修的。
清修好,還是雙修好?彼此互譏,相持不下。
社會上雖因雙修可能涉及倫理爭議(例如采陰補陽,大戶人家花錢買女孩做鼎器,或采女人月經煉制紅鉛等),主流輿論較支持清修。
但雙修迄不能絕。經典文獻中也確實有不少地方是用清修法勉強解釋不通的,如張三豐《無根樹詞》之三:「無根樹,花正青,花酒神仙古到今。煙花寨,酒肉林,不斷葷腥不斷淫。犯淫喪失長生寶,酒肉穿腸道在心。打開門,說與君,無花無酒道不成」,李涵虛注:「善煉己者,逢食便食,不另需索,故不斷葷腥而葷腥已忘。見色非色,不戀嬌娥,斯不犯淫欲而淫欲乃絕」,表明食色不必禁,只要不耽溺於食色即可。
之四說得更明白:「無根樹,花正孤,借問陰陽得類無?雌雞卵,難抱雛,背了陰陽造化爐。女子無夫為怨女,男子無妻是曠夫。歎迷途,太模糊,靜坐孤修氣轉枯」。
涵虛以後,柯懷經《養性編》痛斥「采陰補陽而用女鼎者」,汪東亭亦說:「三豐祖師云:萬般渣質皆非類,真陰真陽正栽接;又云:陰陽交,鉛汞接。要知是用本身鉛汞載接,切莫猜到女人身上」(性命要旨)完全反對男女雙修。
陳毓照早期承汪氏說,主清修法,其後逐漸發展其「人元陰陽雙修體系」。所說甚為精微繁密,足供有心人參考。

五、西派內部的變化

若不涉及它的實際功法,僅就理論意義言之。則其說除正視雙修之價值與意義外,技術上重新重視了陰蹻,固精守陽、敲竹喚龜均須著意於此。其次是重提還精補腦,他稱為醒腦通靈。此術不僅用於性交時,也可用於平日對腎功能的調理。
再者,他介紹如何將睾丸內性能量吸入會陰,再入尾閭,上升至玉枕、百會,流下舌中。這種情況,描述起來,類似李涵虛之轉河車。
但轉河車時,這個元精的感覺是熱的,所以說它:「霎時間真氣溫溫,從尾閭骨尖兩孔中,透過腰脊,升至玉枕,鑽入泥丸」,又稱它是「陽火」(三車秘旨)。陳毓照所感覺的睾丸中性能量卻是冷的。這是他與李涵虛極為不同之處。
我以為他這種說法或是由魏堯處衍來。魏氏描述行功時:「陽生先到四肢,感覺甚靈,即覺四肢酥麻,……必須定在虛中,將神凝入氤氳之氣中。少時陽物縮回,木液自降,此液由氣而化,自頂下到丹田。此涼液最為寶貴,遍體清涼,心中快樂,難以言喻。………到此而周天一度矣」,已說玉液的感覺是涼的,與李涵虛不同。
也就是說,整個西派,理論內部是有變化的。
他們的共同點,是煉養之法,由玉液還丹入手,期於成就金液大丹。修持之道,則首在靜心,以俟陽生,然後定之養之。
在這個大匡廓之內,功法內容和對玄關、心、息、河車、玉液金液之看法則不盡一致。對於是否可以陰陽雙修,意見尤其兩歧。
過去,論西派或學西派丹法者,或囿於聞見,或受限於師友經驗,談來談去,總不免各執一端,管中窺豹。故我扼要言之,希望對誠心修道的人有點幫助。

推薦閱讀:

外丹如何轉化成內丹?
張果老倒騎驢,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。他是八仙之一。但是個真人,本名張果,由於年紀大,所以人們稱他為張果老。…
medium.com

道家生活方案
道家,在歷史上既指老莊,也指道教。這一路思想具體用在日常生活上,可分成兩部分,一是在生活世界中優化自我,一是改善世界。兩者是相通的,因為它們主張「治身如治國」。 但前者畢竟跟每個人生活較相關,所以我先講講這部分,並稍微介紹些相關歷史知識
medium.com

道教的性質
現在人一想到道教與道士,都認為就是跟鬼神打交道,主持祭祀或死喪之禮,看墳看風水。祭祀時則需要牲供,與佛教僅用蔬菜素果不同。 但古代道士不然。…
medium.com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