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琴在書法身上打過幾個主意


《文選.陶淵明.歸去來辭》:「悅親戚之情話,樂琴書以消憂。」琴書合稱,由來已久。這個書字,可指書籍,若指書法也不算錯。如趙孟頫《夙興夜寐帖》說:「與琴書為友朋,不使一毫塵事芥乎胸臆」,恐怕就有這意思。

那麼,古琴與書法的關係該怎麼看呢?

其關係,可以寫一本書,或開個研討會來大家談談。例如,你想,嵇康的《琴賦》就有文徵明等多少書家寫過?蘇東坡《雜書琴事十首》《雜書琴曲十二首》又多麼值得談?

但我不可能都談。探礦人指點礦脈,有心人自可由此開採出金銀來,不應該天下的礦都叫我去採。

條列提綱,說明幾個礦苗所在,並排比若干資料,其義自見。諸君若有興趣,不難隅反,我就不詞費了。

一、 琴譜本身是文字譜

記錄聲音是很困難的事,現在大家熟知的西方五線譜,是九世紀以後才漸漸由一線譜發展而成。

我國則早有文字譜和曲折譜。《漢書.藝文志》載有周朝傳下來的曲折譜,以線條顯示聲音的曲折變化,猶如書法之線條。記錄手法的則另有文字譜。

今存於日本的《碣石調幽蘭》即以文字記寫音階及操縵手法,藏於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,為唐人手抄本。凡四拍,二百二十四行,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,共四千九百五十四字。

白居易詩:「琴中古曲是幽蘭,為我殷勤更弄看。欲得身心俱靜好,自彈不及聽人彈。」可見當時還頗有人能彈、喜彈,且即是依文字譜學來的。


碣石調幽蘭 / Public domain

二、雖減字譜,亦為文字之支流,且可能啟發了日本創造假名



日文中的「假名」分片假名和平假名。片假名如アイウエオ,取自漢字楷體偏旁,又稱正楷字母;平假名如あいうえお,取自漢字草體,又稱草體字母。

這兩種假名既用來標音,又用來表示日語語言構成。據一般看法,平假名正式使用約在9世紀,而片假名正式使用約在10世紀。

傳說片假名是吉備真備創造;平假名是空海創造的。其中,片假名,據推測源於盛唐樂譜。片是片斷、偏旁的意思,用漢字楷體偏旁表示日語字母。

樊錦詩的《燦爛佛宮》刊登唐代樂譜有《慢曲子心事子》《慢曲子伊州》《又急曲子伊州》三首。有些譜符與假名形體相似:

て(平假名),出現42次;ロ(片假名),出現37次;ヒ(片假名),出現25次;ス(片假名),出現23次;ハ(片假名),出現4次;ト(片假名),出現4次;エ(片假名),出現1次;〦(日文符號),出現14次。

這種相似,不能不引起猜測:假名,尤其是片假名,可能與唐代樂譜存在淵源關係。

從前的樂譜是文字譜,用文字記述彈琴的指位和絃位。盛唐時期,記譜方法發生變化。曹柔發明「減字譜」,每一字塊由漢字減少筆畫後組合而成。宮廷則採用「燕樂半字譜」,即用「亻」、「阝」、「彳」之類的漢字偏旁記錄樂譜。

上舉三首敦煌樂譜應為燕樂半字譜。為宮廷、教坊採用。武則天時,這些樂譜被整理成《樂書要錄》。燕樂半字譜在我國已失傳,但存在日本奈良正倉院。20世紀初,敦煌文庫所藏唐代樂譜被發現,並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被中外學者試圖復原《秦王破陣樂》《大食調》《王昭君》等名曲。

吉備真備兩度隨遣唐使來中國學習,而且他喜歡音樂,精通音律。第一次回國時,除帶回大量佛經和《大衍曆》之外,還帶有樂器銅律管和《樂書要錄》,對唐時音樂傳入日本起了關鍵作用。

吉備真備精通音律,又是第一個將《樂書要錄》帶回日本的遣唐學人。故第二次回國後,即執教於太學。儘管日本正史沒有明確記載吉備真備是片假名的創造者,但民間傳說卻認為吉備真備執教於太學時,根據漢字偏旁創立了片假名。

可能是吉備真備在教學中,將燕樂半字譜中的譜符用來記錄日語語音;或是他受燕樂半字譜的啟發,用漢字楷體偏旁記錄日語語音,遂成為片假名之開端。

三、琴家每多書家,琴書相發

明朝初期以前最少就有這些人間有琴學和書法著作:

丘明(碣石調幽蘭);朱長文(《墨池編》《續書斷》《琴史》);姜夔(《大樂議》《琴瑟考古圖》《聖宋鐃歌鼓吹十二章》《續書譜》《白石道人歌曲》);朱權(《太和正音譜》《神奇祕譜》)等,均為琴家,亦是書家。

附:趙孟頫書姜夔續書譜

附:柳亞子書白石道人歌曲

四、琴文學往往轉化為書畫

(古賢詩意圖:聽穎師彈琴)
趙佶《聽琴圖》 / Public domain

(祝枝山.琴賦)

(琴士圖,圖中人當為蘇州琴士楊季靜。下為唐寅臨流試琴圖)


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》中,音樂文學包括殘篇,共有五十二篇。其中有《琴賦》九篇、《箏賦》八篇、《笙賦》四篇。

清代陳元龍《歷代賦匯》共收入漢魏六朝樂器賦9類,22篇。分別為:笙賦3篇、金鋅賦1篇、琴賦3篇、箏賦5篇、箜篌賦2篇、琵琶賦3篇。

蔡邕《琴賦》:歷松岑而將降,睹鴻梧於幽阻。高百仞而不枉,對修條而特處。蹈通崖而往遊,圖茲梧之所宜。信雅琴之麗樸,乃弁伐其孫枝。命離婁使布繩,施公輸之剞劂。遂雕琢而成器,揆神農之初制。盡聲變之奧妙,抒心志之鬱滯。

王太真《琴賦.全唐文卷408》

昔會待詔金門,屬吾君耽道,久之事寢,歸與寧省。竊服古訓,見《郭林宗傳》曰:「貞不絕俗,隱不違親。」賢哉斯文,生人端格。然恨甘旨不足,每淪翮自咎,及耿坐虛館,凝神定靈。夜分假寐,如聞琴聲發越,宛在左右,寤而驚惋,貴知音為難,鹹鍾期善聽,因賦是以廣意:
寂兮琴之德,寥兮琴之聲,德徹陰陽之奧,聲涵淳粹之精。
體空洞,響真清,偉上皇之遺功,超萬祀之垂名。
祗聞成連伯牙以傳曲,忽睹師文子春而移情,俟良知轉化,靡忒鍾子期。
故有空山之谷,清澗之湄,幽人彷彿,絕粒茹芝。
憑高梧,引長颸激楚窈窕,流波逶迤。
陽阿布,結綠參差,高秋風冷,遠浦霜滋。
素月滿,繁星稀,雅調閒逸,流風遠吹,鍾期當日,傾耳志之。
怡性愜靈,中矩應規,躊躇四顧。侯其褘而。
曰聽商則知愁霖春零,聞角乃睹韶華秋榮,羽發則寒生朱夏,徵來則暑移元英。
陵厲翕忽,訊息竭盈,君子悅懌,導心和平。
斯實庖丁投刃而節應,郢人運斤而風生者也。
夫其高張絕弦,韻清調苦,惝恍惻惐,一龍一虎。
猛將之逐虜,冰雪操,蘭蕙薰,嶷兮崇山,勁若寒雲,烈士之諫君。
跂燕趙,望江漢,行路難,杳無畔,淋漓沸渭,牢落泮渙,遊子之悽斷。
徽未撫,涕橫流,悲宿昔,心悠悠,樵童牧豎登孤邱。哀引南音,一何楚囚,興歌百里,又喜子游。
應事態移,體物聲愁,或飛而不速,或擁而不留。
愔愔泠泠,窮微達幽,一偶鍾生之聽,妙極而不周。
於是夔襄愕眙,昭曠咄諮,音有至而乃發,發當及乎此時。
乃理云和,寫《咸池》,感天地,動神祇,元鶴鼓舞,鳳凰來儀。
風雷並,雲雨隨,黃帝之所聽瑩,伊代人疇敢以窺。鍾子兀然,收聽反視,沈吟不已,感樂之至精,得音之微旨。
信音之難,蓋由有此,誠在聽之以心,安可察之以耳,嗟嗟琴韻盡美矣。

明.楊掄,琴賦收入《太古遺音》:

伊朱弦之雅器,含太古之遺美。
扣清徵於云和,激流泉於綠綺。
神女落霞,蔡邕焦尾。
陶潛撫之以寄意,宓子彈之而為治。
周公之善越裳,文王之拘羑里。
傳古法於嵇康,感幽靈於女子。
若乃前廣後狹之制,圓天方地之儀。
或懸壁以為戒,或曲軫以觀辭。
衛女思歸之引,伯奇違養之悲。
玩之有龍鸞之狀,聽之有志義之思。
師襄既拱於夫子,伯牙亦哀於子期。
則有寒山之幹,龍門之枝。
空桑之美,嶧陽之奇。
則九星而象六合,應八風而發四時。
烏曾夜啼,雉亦朝飛。
伯喈之許顧雍,鄒忌之識齊威。
至於禮著坐遷,傳聞踞轉。
漢則文姬,魏稱盧女。
嗣宗之見孫登,穆丘之迎漢武。
憐窮士之投楚同,悵龜山之蔽魯。
至於鬼谷之調五曲,女訓之著三終。
斫茲美檟,伐彼椅桐。
楚莊之有繞樑,齊桓之重號鍾。
松石方期于思話,林間初從於戴顒。
神七沖和,獨推於千里;丰韻清遠,唯稱於世隆。
若夫水仙之引,文王之操;揩擊稱工,操縵盡妙。
桓譚被責以失次,戴述循聲而赴召。
或云晏龍初製,或云神農始造。
趙師之辨吳蜀,漢宣之得龍趙。
爾乃汧公龍磬,張聲響泉。
閔子初駭於取鼠,蔡邕始驚於撲蟬。
傷中散之被刑,哂師曹之見鞭。
爾其倚扆而悲,向風而聽。
見文王之思士,美琴高之養性。
舞玄鶴於郭門,受清風於景上。
至有明光宛轉,霹靂箜篌。
松間風入,石上泉流。
季膺之哭彥先,賈子之對應侯。
亦有蔡氏五美,啟期三樂。
魯子殘刑,商陵別鶴。
師文雲浮而泉湧,瓠巴鳥舞而魚躍。
鍾儀之操南音,師曠之調清角。
周人避之於岐山,孺帝棄之於大壑。
彈薰風而解慍,鼓緇帷而講學。
亦嘗詠茲在御,痛彼俱亡。
相如之挑卓氏,荊軻之揕秦王。
或傳之濮水,或受自華陽。
晉王之感孫息,雍門之悲孟嘗。
斯豈聲音之至妙,故聽之而易傷者乎。

聽琴賦《謝琳太古遺音》

曲意解題
第一篇
按此賦,伯牙所製也。
伯牙姓俞,名瑞。學琴於成連先生,得其奧妙,遂為天下絕倡。
嘗赴任常州守,舟次淸江,當夫風淸月白之夕,援琴一曲。
第二篇
琴罷,岸有足音跫然,自遠而近。伯牙再操一曲。
第三篇
曲旣終,其人曰,偶因風送淸麗之音,特來一聽。伯牙於是再皷一曲,請問何曲。
第四篇
其人曰,風入松也。伯牙愕然曰,誠知音也。遂賔禮之。攜以登舟,得其姓名曰鍾子期。伯牙再撫一曲。
第五篇
曲終子期曰,鶴沖天也。志在髙山,峩峩然若泰山,在流水,洋洋然若江河。凡琴中所制,與夫淸奇幽雅,悲切矯雄,落指之間,子期無不悉其妙。子期旣死,伯牙絕弦以為世無知音者。
歌詞
第一篇
江梅插膽瓶,沉麝焚猊鼎。悶看古人書,獨坐幽牕靜。牕下撫瑤琴,一曲淸江引。弾到斷指聲,指下參差冷。
第二篇
苦心勞力兮勞其神,多言多語兮喪其眞。如蠶作繭兮自纏其體,如蛾撲燈兮自殞其身。丘之道兮不足用,丘之敎兮不足尊,不如歸去兮泗水濵。
第三篇
陽氣和融兮柳搖金,桃花半吐兮映日紅。芳草茸茸兮鋪錦綉,畫橋車馬兮任西東。戲蝶交飛兮粉墻外,遊人雙舞兮畫樓東。
第四篇
楚腰纖細石榴脣,手把銀箏酒半醺。弦緊乳鶯才出谷,柱移翔鴈欲歸雲。五音六律相和樂,麒麟擺動黃金索。何處朝聯白玉屛,誰家暮卷珠簾箔。一聲雅,一聲淸,仙鶴飛起達天鳴。象床推落珊瑚枕,綺筵擲碎琉璃缾。一聲絕,一聲連,相稱廬山瀑布泉。秋風暖入芙蓉帳,夜月涼生玳瑁筵。適來莫恠沉吟久,思想人間更難有。殷勤自作短詞曲,萬古流傳賞君首。
第五篇
琴聲淸,兩餘風送曉煙輕。朱戶簷前調乳燕,綠楊陰裡囀雛鶯。
琴聲奇,落花風裡杜鵑啼。譙樓曉起數聲角,漁笛晚來三弄吹。
琴聲幽,十里蘆花鴻鴈洲。蟋蟀聒開黃橘地,鷓鴣啼破白蘋洲。
琴聲雅,錦帳羅衾眠綉榻。燭殘漏盡滴銅壺,香篆煙銷燻寶鴨。
琴聲悲,江邊灑涕位湘妃。殿後昭君辭漢主,帳前項羽別虞姬。
琴聲切,天濶風停初霽雪。孤鶴唳破楚天雲,悲猿號落關山月。
琴聲嬌,玉人迴夢愁無聊。弄竹叩牕風颯颯,催花滴砌雨瀟瀟。
琴聲雄,轟雷掣電吼狂風。撻碎玉籠飛綵鳳,頓開金鎖走蛟龍。
琴聲琴聲淸耳目,治世正音天下曲。難將千古聖賢心,傳向三尺枯桐木。下指彈須易,人來聽卻難。夜靜玉琴三五弄,淸風動處夜光寒。除非止是知音聽,不是知音不與彈。

其他書家論琴者甚多,如東坡:

【雜書琴事十首-家藏雷琴(贈陳季常)】余家有琴,其面皆作蛇蝮紋,其上池銘云:「開元十年造,雅州靈關村。」其下池銘云:「雷家記八日合。」不曉其「八日合」為何等語也?其嶽不容指,而弦不先攵,此最琴之妙,而雷琴獨然。求其法不可得,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。琴聲出於兩池間,其背微隆,若薤葉然,聲欲出而隘,徘迴不去,乃有餘韻,此最不傳之妙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歐陽公論琴詩】「暱暱兒女語,恩怨相爾汝。劃然變軒昂,勇士赴敵場。」此退之《聽穎師琴》詩也。歐陽文忠公嘗問僕:「琴詩何者最佳?」余以此答之。公言此詩固奇麗,然自是聽琵琶詩,非琴詩。余退而作《聽杭僧惟賢琴》詩云:「大弦春溫和且平,小弦廉折亮以清。平生未識宮與角,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。門前剝啄誰扣門,山僧未閒君勿嗔。歸家且覓千斛水,淨洗從前箏笛耳。」詩成欲寄公,而公薨,至今以為恨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張子野戲琴妓】尚書郎張先子野,杭州人。善戲謔,有風味。見杭妓有彈琴者,忽撫掌曰:「異哉,此箏不見許時,乃爾黑瘦耶?」

【雜書琴事十首-琴非雅聲】世以琴為雅聲,過矣。琴正古之鄭、衛耳。今世所謂鄭、衛者,乃皆胡部,非復中華之聲。自天寶中坐立部與胡部合,自爾莫能辨者。或云,今琵琶中有獨彈,往往有中華鄭、衛之聲,然亦莫能辨也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琴貴桐孫】凡木,本實而末虛,惟桐反之。試取小枝削,皆堅實如蠟,而其本皆中虛空。故世所以貴孫枝者,貴其實也,實,故絲中有木聲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戴安道不及阮千里】阮千里善彈琴,人聞其能,多往求聽。不問貴賤長幼,皆為彈之,神氣沖和,不知何人所在。內兄潘岳每命鼓琴,終日達夜無忤色,識者嘆其恬澹,不可榮辱。戴安道亦善鼓琴,武陵王使人召之。安道對使者破琴曰:「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。」余以謂安道之介,不如千里之達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琴鶴之禍】衛懿公好鶴,以亡其國,房次律好琴,得罪至死。乃知燒煮之士,亦自有理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天陰弦慢】或對一貴人彈琴者,天陰聲不發。貴人怪之,曰:「豈弦慢故?」或對曰:「弦也不慢。」

【雜書琴事十首-桑葉揩弦】琴絃舊則聲暗,以桑葉揩之,輒復如新,但無如其青何耳。

【雜書琴事十首-文與可琴銘】文與可家有古琴,予為之銘曰:「攫之幽然,如水赴谷。扣之蕭然,如葉脫木。按之噫然,應指而長言者似君。置之枵然,遺形而不言者似僕。」與可好作楚詞,故有「長言似君」之句。扣,鄒忌論琴云:「攫之深,扣之愉。」此言為指法之妙爾。元豐四年六月二十三日,陳季常處士自岐亭來訪予,攜精筆佳紙妙墨求予書。會客有善琴者,求予所蓄寶琴彈之,故所書皆琴事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子夜歌贈陳季常】《子夜歌》者,女子名子夜,造此聲。晉孝武帝太元中,琅琅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,則子夜是此時人也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鳳將雛】《鳳將雛》者,舊曲也。應璩《百一》詩,云是《鳳將雛》。則其來久矣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前漢歌】《前漢歌》者,車騎將軍沈充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阿子歌】阿子及歡聞歌者,穆帝昇平初,歌畢,輒呼「阿子汝聞否」?後人衍其聲為此曲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團扇歌】《團扇歌》者,中書令王珉,與嫂婢有情愛,撻之過苦。婢素善歌,而珉好執白團扇,故作此聲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懊歌】《懊歌》者,隆安初,俗間訛謠之曲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長史變】《長史變》者,司徒左長史王〇臨敗所作。凡此諸曲,皆徒歌,既而被之管絃者。有因金石絲竹造歌以被之,如魏世三調歌之類是也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杯半舞】《杯半舞》,手接杯半反覆之。漢世惟有半舞,而晉加之以杯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公莫舞】《公莫舞》,今之巾舞也。相傳項莊舞劍,項伯以袖隔之,使不及高祖,且語莊云:「公莫舞。」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公莫渡河】琴操有《公莫渡河》,其聲所從來已久。俗云項伯,非也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白紵歌】白紵本吳地所出,宜是吳舞也。晉《俳歌》云:「皎皎白緒,節節為叢。」吳音謂緒為紵,白紵即白緒也。

【雜書琴曲十二首-瑤池燕】琴曲有《瑤池燕》,其詞既不甚佳,而聲亦怨咽。或改其詞作《閨怨》云:「飛花成陣春心困。寸寸別腸,多少愁悶。無人問。偷啼自拭殘妝粉。抱瑤琴、尋出新韻。玉纖趁。南風未解幽慍。低雲鬢。眉峰斂,暈嬌和恨。」此曲奇妙,季常勿妄以與人。

【書士琴二首-贈吳主簿】武昌主簿吳亮君採攜其故人士琴之說,與高齋先生之銘,空同子之文,太平之頌以示余。余不識沈君,而讀其書,反覆其義趣,如見其人,如聞士琴之聲。余從高齋先生遊,嘗見其寶一琴,無銘無識,不知其何代物也。請以告二子,使從先生求觀之,此士琴者待其琴而後和。元豐六年閏六月二十四日書。

【書士琴二首-書醉翁操後】二水同器,有不相入,二琴同手,有不相應。今沈君信手彈琴,而與泉合,居士縱筆作詩,而與琴會。此必有真同者矣。本覺法真禪師,沈君之子也,故書以寄之。願師宴坐靜室,自以為琴,而以學者為琴工,有能不謀而同三令無際者,願師取之。元豐七年四月二十四日。

【書文忠贈李師琴詩】與次公聽賢師琴,賢求詩,倉卒無以應之。次公曰:「古人賦詩皆歌所學,何必已云。」次公因誦歐陽公贈李師詩,囑余書之以贈焉。元豐四年九月二十一日。

【書林道人論琴棋】元豐五年十二月一日,遊小靈隱,聽林道人論琴棋,極通妙理。余雖不通此二技,然以理度之,知其言之信也。杜子美論畫云:「更覺良工心獨苦。」用意之妙,有舉世莫之知者。此其所以為獨苦歟?

【書仲殊琴夢】元豐六年三月十八日五鼓,船泊吳江,夢長老仲殊彈一琴,十三絃頗壞損而有異聲。余問云:「琴何為十三絃?」殊不答,但誦詩曰:「度數形名豈偶然,破琴今有十三絃。此生若遇邢和璞,方信秦箏是響泉。」夢中瞭然諭其意,覺而識之。今晚到蘇州,殊或見過,即以示之。寫至此,筆未絕,而殊老叩舷來見,驚歎不已,遂以贈之。時去州五里。

【書王進叔所蓄琴】知琴者以謂前一指後一紙為妙,以蛇蝮付紋為古。進叔所蓄琴,前幾不容指,而後劣容紙,然終無雜聲,可謂妙矣。蛇蝮付紋已漸出,後日當益增,但吾輩及見其斑斑焉,則亦可謂難老者也。元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,與孫叔靜皆云。


元代趙孟頫書札《夙興夜寐帖》,日本私人藏。文曰:孟頫再拜右之二兄坐前:孟頫奉別以來,已復三年矣,夙興夜寐,無往而不在塵埃俗夢間。視故吾已無復存者。但羸得面皮皺褶,筋骨衰敗而已。意謂吾右之優遊閭里中,峨冠博帶,與琴書為友朋,不使一毫塵事芥乎胸臆。靜中所得,便可與安期羨門同調。……



---

編按:部分圖片翻攝自網路。
龔鵬程日本書法展將在2020年8月17日於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館舉行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

丹訣直指,月照西江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