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Photo by Conscious Design on Unsplash ) 教師節兩岸不同一天,但無妨,紀念老師本來也不限於一天。 我是一九七三年考進臺灣淡江大學德文系的,入學後轉中文系,治經史之學。在詩方面,除了王甦老師的《詩經》、傅錫壬老師的《楚辭》、傅試中老師的《詞曲選》等課之外,還另有些其他的經驗。
(Image by arielmore from Pixabay ) 中國人尊師重道,乃久遠之傳統,故周代已有釋奠尊師之禮。然而拜師卻一直無專門禮儀。孔子說「自行束脩以上者,吾未嘗無誨焉」,似乎老師弟子關係之建立較為樸素,心儀成禮,輔以束脩而已,乃一種私人關係。先秦諸子,私家講學,大抵均是如此。 漢代以後,國家設學,博士員生弟子之從師,可能仍然依循此法,或逕由國家分配,也就不另設拜師之禮了。總之,拜師並沒有進入國家正式的禮儀典制中,即或有之,概屬私禮。
(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, BY Brookqi 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) 影響近代中國學者甚大的韋伯(M.Weber),在他《中國的宗教:儒教與道教》書中曾說:在中國「巫術,從未被偉大的救贖預言或本土的救世主宗教所取代。只產生了一部分類似古希臘的神秘儀式、部分類似於奧菲斯教(Orphics)的救贖宗教意識的基礎。此種宗教意識在中國,比在希臘更強烈,但一直保持著純粹巫術的性質。道教不過是個巫師的組織」。 據他的了解,道教就是以巫術性、儀式主義、冥想、秘法傳授等所構成的非理性團體。 這個團體,除了維持巫人傳統、散布鬼神思想之外,它「與理性的規律生活(不論入世或出世)之間,不僅無路可通,其巫術還必然成為理性發展最重要的障礙」。其教義乃以神秘儀式之治療術、煉金術、長生術等所構成。故除了巫術之外,「道教沒有自己的『精神』,是巫術而非生活態度(Lebensführung)在決定人的命運」。
(Photo by Steve Johnson on Unsplash ) 黃山谷曾說:「周秦古器銘,皆蝌蚪文字。其文章爾雅,朝夕玩之,可以批剝華偽,自見至情。雖戲弄翰墨,不為無補。」 這裡的關鍵詞,首先是「玩」。 平時我們都把「玩」當成「勤學」的反面,殊不知孔子教人,不貴勤苦而重玩樂。故《周易.繫辭》說:「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」石鼓文,筆法如圭璋特達。也;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」
(Photo by Cody Engel on Unsplash ) 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第一期:在後現代情境中,被技術統治的人類社會,只有強化交談、重建溝通倫理,才能獲得文化新生的力量。這不是誰的理論,而是每個人都應實踐的活動。龔鵬程先生遊走世界,並曾主持過「世界漢學研究中心」。我們會陸續推出「龔鵬程對話海外學者」系列文章,請他對話一些學界有意義的靈魂。範圍不局限於漢學,會涉及多種學科。以期深山長谷之水,四面而出。 (伊薩克.內里 (Izaak Neri)) 伊薩克.內里(Izaak Neri):2005年比利時根特大學(University of Ghent)理論物理學專業。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(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)理論物理學博士。 2010年至2018年期間,先後在法國蒙彼利埃大學(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)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(Max Planck Institute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)、複雜系統物理研究所(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Physics of Complex Systems)擔任博士後。 2018年任職英國倫敦國王學院(King’s College London,簡稱King’s或KCL),為數學系博士生導師。 龔鵬程:我對您的學經歷其實很好奇。遊走於比利時、法國、英國,一直都在最古老又最優秀的大學讀書、教書、做研究,這可能是我們學界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呀!其次,您讀的是理論物理學,但後來又做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,現在則在King’s教數學,跨度有點大。不過,我知道蒙彼利埃大學在數學領域也很厲害,中國近代數學先驅熊慶來當年即在該校求學。所以數學也許是條線索,您能不能由此談談個人的興趣及學術方向? 伊薩克.內里: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過數學方法來理解複雜的系統,諸如神經網絡、活細胞和生態系統。 這些系統由許多成分組成,這些成分以一種複雜的方式相互作用,而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又常被描述為大型網絡。研究人員感興趣的,是理解這些網絡的結構,以及它如何影響複雜系統的動力學。 例如,人類大腦約由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,每個神經元都通過信號與約10000個其他神經元相互作用。為了
(Photo by Thomas Despeyroux on Unsplash ) 道家內丹,從宋代以後,漸漸發展成五大系統,北、南、東、西、中。最晚的是西派。該派又稱「大西江派」,是清朝咸豐道光間李涵虛所創,奉呂洞賓、張三豐為遠祖,歷代英傑輩出,著述甚多。 近年,北宗全真教主要工作是管理宮觀,東派、中派沒落,南派僅白玉蟾一系發展較好,其餘亦衰。 故西派顯得最為興旺,復興得較好。可是具體功法仍是眾說紛紜,需我來講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