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0的文章

新年感言,分贈友好|龔鵬程風水倫敦

圖片
  2020年底,大疫增劇,倫敦病毒變異、木星土星相交,令人對2021年的運勢倍感疑慮。 而且,霾運太久了,人愈增畏。以邵雍《皇極經世》的值年卦來說,2019年運無妄,已有無妄之災,出現中美貿易戰開打、香港動蕩等狀況,猝不及防。 2020年歲值庚子,卦象地火明夷,更是太陽都掉到地底下了,黑色疫情籠罩全球,世亂如麻。臨到了年尾,好不容易以為厄運就可過去了,卻又疾疫加重,令人慨歎天地不仁。

經學釋義,眾妙之門

圖片
  (Photo by jordan duca on Unsplash ) 經學,是我國文化、學術的根本,但自辛亥革命成功以來,就被蔡元培給廢了。學生從此不再讀經、學校也沒有經學這個學科、更不開經學課程。談起經學,輒聞一片罵聲。 2003年我倡議辦經學研討會,由臺灣佛光大學、北京清華大學合作。誰知我人都率隊到了清華,李學勤先生才來夜訪,說經學現在還不能辦會,我們改名開吧。隔了兩年,始由香港、臺灣、新加坡再跟清華合作,開成了「第一屆」經學研討會。可見破冰之難,真是點滴在心。一一幸好,這些年乘著傳統文化復興的東風,經學已是人文學術最新的熱點了。

雙重失落的古城

圖片
雲南麗江的大研古鎮,是大陸上第一個向聯合國申請列入世界遺產的地方,國際上也以它為中國古城之代表,故洋人旅遊者,絡繹於途。 這座古城,常被認為是顯示少數民族文化的。故去麗江,主要是為了去看玉龍大雪山、去感受納西東巴文化的魅力。

新書 | 龔鵬程《文心雕龍講記》自序

圖片
  疏,這種文體起於魏晉南北朝,乃漢人說經之體的延伸,形式上也吸收了佛教徒講經的若干辦法,與漢代較偏於文字性的章句訓詁分庭抗禮,故多口義。蓋漢朝文字系統大昌,魏晉則口談復熾,清談之外,《語林》《笑林》《世說》之類語言系統的記錄漸盛,講疏義疏即為其中一脈支流。其實例,部分已收入《十三經注疏》,想必大家早已熟悉。

道教的性質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atch Sùmàyà  on  Unsplash ) 一、不拜鬼神的道教 現在人一想到道教與道士,都認為就是跟鬼神打交道,主持祭祀或死喪之禮,看墳看風水。祭祀時則需要牲供,與佛教僅用蔬菜素果不同。 但古代道士不然。 先說齋法。據《雲岌七簽》說,「略有三種,一者設供齋以積德解愆;二者節食齋,可以和神保壽,斯謂祭祀之齋,中士所行也。三者心齋,謂疏瀹其心,除嗜欲也。」可見道教重在精神內養,祭祀僅是次要的。而且祭祀也與現今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。

篆書有一種人性的,甚至過分人性的氣氛

圖片
(龔鵬程作品:不經苦惱 身有光明)   (龔鵬程作品:花有清音、我舞霓裳。1370mm×2670mm) 篆字,現在大家多半不認得了。但它其實既有古趣,也頗具新情,值得介紹。 正、草、隸、篆,是我國文字的幾種基本字體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但也許還有許多人不知道:其中篆書卻不像正書楷體那樣,只是一種字體。 篆書是個體系,泛指古代的各種字體。例如秦朝,《說文解字》說:「秦書有八體:一曰大篆;二曰小篆;三曰刻符;四曰蟲書;五曰摹印;六曰署書;七曰殳書;八曰隸書」。這裏面,除第八種隸書之外,都可歸入篆書範圍。

文學作品就要「文學正確」

圖片
  (Photo by  Monty Allen  on  Unsplash ) 一、語言美的研究 五〇年代開始的現代文學運動,其實是對五四運動的再革命。 如瘂弦即曾指出:新文學運動時期,很多以白話寫詩者,並不純粹為了創造詩藝,而是從事文化改革的運動,以此散播新思想。三〇年代,抗戰,詩更成用為救亡圖存之工具,不允許在戰火中精琢詩藝。四〇年代,標榜普羅與進步,詩人成為了無產階級的旗手。五〇年代臺灣詩人才開始展開「文學再革命」,迎接西方各種技法,進行詩語言之試煉。

紅樓大夢

圖片
  (Photo by  Aaron Burden  on  Unsplash ) 《紅樓夢》說女媧煉石補天時剩下了一顆石頭,拜託茫茫大士、渺渺真人攜下塵寰。 這是它整本書的敘述框架。所有的故事,都發生在這個框架中。因此,這本書跟佛教道教的關係,並不是枝節、片段、綴合的。 何況,此書既名《紅樓夢》,又名《情僧錄》。出家的和尚賈寶玉,又被賜道號為「文妙真人」。則這部小說與佛教道教的關係甚是明白。

儒家的天人之道

圖片
  (Photo by Julentto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) 相對於西方現代以人利用機器剝削、開發自然資源,中國儒家的「天人合一」思想最值得稱道。 天人合一,解釋的人太多了,以致大家常以為是陳腔濫調,其實其義蘊還遠未被發掘出來。尤其後世之解釋多受孟子「窮理盡性以知天」之說影響,重在由個人主體心性講,說人可以內在地超越以合天。如此,天人合一就成為一種人的心性修養境界。整個宋明理學思路下的基本講法均如此;近年當代新儒家所引生的「內在超越」理論爭議,亦由此而發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龔鵬程全球演講(新加坡站):

丹訣直指,月照西江

龔鵬程談軍師:在我與非我的結合中